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061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2篇
综合类   29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散打运动中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散打运动的悬念美、意志美等方面,对散打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散打运动的技战术要求、特点与《孙子兵法》作了初步结合。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龚赛群 《编辑学报》2002,14(3):166-168
用实例阐述科技期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和实现刊物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规则变化分析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对比法,对竞技体操规则变化进行了深入详尽地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规则的每——次修改和完善,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体操运动发展的总趋势,使得竞技体操技术呈现出阶段性的美学形态。更加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美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而且能陶冶情操 ,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体育美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及审美教育的研讨 ,提出体育美育势在必行的可行性 ,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观赏体育竞赛是人们现代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赏体育竞赛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美感在体育竞赛中的具体表现、体育竞赛对人们的吸引力以及审美意识推动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审美意识在观赏体育竞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育的基本功能和美育与体育的联系进行分析,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心灵美与行为美方面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不是身体的单调锻炼,而是健美体格、完美人格的培育。在体育教学中渗入美育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是体育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的意义及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联绵词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这两类词的召唤特性和陶渊明的审美观的宿命的遇合 ,其结果自然形成了这两类词在陶诗文中的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